第14讲  人工智能与人的价值

 

10月17日,美国东岸时间晚上8点,学者福音举办了网络福音座谈《人工智能与人的价值》,由Kennesaw州立大学教授谢颖弟兄和Emory大学教授刘凯迹弟兄主讲。有约400位一起上线参加。

谢教授从美国数据科学的第一位博士开始,介绍二十多年来,人工智能在逻辑、图像、语言等方面的学习、归纳、创造等能力发展的一系列里程碑,如:

1997年IBM 深蓝计算机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Garry Kasparov;

2011年IBM的Watson 在综艺节目《危险边缘》打败了最高奖金得主布拉德·鲁特尔和连胜纪录保持者肯·詹宁斯;

2012年谷歌神经网络识别出猫脸;

2015年微软计算机视觉在ImageNet挑战中超过人类视觉;

2018年商业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

2019年Samsung的DeepfakeAI;

2020年OpenAI超大规模语言模型GPT-3;

 

这些发展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在所有智力工作上超过人类、取代人类。同时,借GPT-3的写作,引发一个哲学现象:人工智能缺乏自我身份和信念的一致性,换句话说,缺少人类个体的自我认定能力,就是人格。

接着谢教授的讲说,陈教授把话题引到人的价值。既然科学能取代人的一切劳动,人的根本价值就不再于劳动。进而陈教授从人的三部分——体、魂、灵开始,讲解人的价值乃在于作神的器皿,接触神、盛装神、彰显神。

 

之后,几位弟兄配搭,回答了与会者提出的一些提问。有朋友问:“人工智能能有爱这种情感吗?”弟兄回答说,人工智能的能力完全在于模仿人类的思维,不存在情感的能力。人类的爱也不过是神的爱的影子。只有神是永远不变的爱。想得到永远的爱,非接受神不可。针对人工智能能否传福音的问题,弟兄交通说,尽管人工智能飞跃发展,极其有能力,但仍然是人类使用的工具,与麦克风性质是一样的,没有灵。传福音的责任还是在于人。只有人有灵,能够接受神,也能传福音,这是任何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弟兄进一步交通说,人工智能的有利或有害,也完全取决于制造人工智能者的为善或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