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佛经”有什么不同?(1)–科学层面

圣经与“佛经”有什么不同?(1)–科学层面

一、在科学层面上看圣经与“佛经”:
  圣经启示,“起初神创造诸天与地”(创一1)……神在第四日造出具体的光体,“于是神造了两个大的光体,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体摆设在天上穹苍之中,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光暗;神看是好的。”(创一16~18)神创造生命的次序乃是先造低级的,再造高级的;先造植物的生命,包括青草、菜蔬和树木,后造动物的生命,包括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的牲畜,最后按照祂自己的形像,照着祂自己的样式造人(创一26)。
 
 
  而“佛经”却说,先有人类,后有太阳。太阳有城郭,方正2千40里,有“日王”发光,透过宫殿,照光给大地。(见《长阿含经》)
 
 
  圣经明确了地球的地位,说:“神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无,将水包在密云中……看哪,这不过是神工作的些微。”(伯二十六7)圣经在科学发现大地是球形之前约二千二百年,就明确指出地球是圆形的,说道:“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赛四十22 )
 
 
  而“佛经”说,人类居住的大地,是浮在水上的,水又住在风轮上的,风轮下面是空的,有时突然刮起大风,风轮就乱转,水就乱动荡,就引起地震。(见《长阿含经》、《大般涅盘经》 、《般泥洹经》、《华严经》)
 
 
  圣经说,神使太阳发光,使星月有定例,黑夜发亮。(耶三一35)“耶和华造月亮为定节令,日头自知何时沉落。”(诗一〇四19)“你只可到这里,不可越过;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伯三八11)现代科学发展了,我们才逐渐明白月亮的周期运动与气候、海水的潮汐变化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发现,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384,400 公里,海水每日两次退潮涨潮为月球的引力之故,海洋某些区域可上涨 60 尺高,地壳亦可外凸数尺。
 
 
  而“佛经”说,身高2万8千里的阿修伦天王、用手指盖住太阳,“日王”吓得放不出光亮。这也就是所谓的日食发生的原因。“佛经”又说:月球有方城郭,“月王”坐在方20里的七宝宫殿中,也有无数天神随从。月球的内外都很清彻,光亮照得远远的。月球有圆有缺,是被青色天所遮蔽的原因。(见《正法念处经》、《百喻经》、《楼炭经》、《长阿含经》、《大正藏》第53 册第238 ~ 23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