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人合一到神人合一

从天人合一到神人合一

引 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与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古人不仅以此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甚 至以此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与崇高境界。本文试图从中华文化中“天人 合一”的思想出发,阐述其来源、天与人的定义,并“天人合一”的知易 行难,进而阐明圣经中所启示的“神”与“人”,以及基督信仰中“神人 合一”的经纶与实现。

壹 中国历代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 殷商时期(公元前 1600 年 – 公元前 1046 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著名的甲骨文即盛行于此 时期。《尚书·洪范篇》乃是商代贵族总结其掌权经验与统治大法之原始文献; 从中我们看见:殷人凡事都以占卜预决吉凶的事实。在国君、卿士、庶人、 卜、筮等五个因素中,卜、筮的结果具有最终的决定权。因此,《礼记·表 记》说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把有意志、有位格的神看成 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神问卜,以测吉凶祸福。所以,殷商时期的天 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在殷人的神人关系系统中,神是至高无上的, 是至尊至大的,一切都要听命于神的安排。

二 西周时期(公元前 1046 年 – 公元前 770 年)    

周灭殷商之后,一面承继了殷商的原始神人关系,一面又发展适合自 身统治的神人关系。周人心目中的神具有一种公道、公义、明是非、分善 恶的品格,从而产生了一套划时代的思想转折,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祈天永命”和“以德配天”的思想—在神人关系中,“德”成了神 与人联结的中枢要扭,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敬德保民”和“明德慎罚”的思想—把“敬德”与“保民”紧密相联, 是为了稳固其统治大业,结果是神的地位被拉低,而人的地位被抬高。 创制“周礼”—一套完整的礼仪准则,兼具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之双 重作用。 “唯人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上》)的思想—表明周初思想家 已开始探讨人的来源、人的本性等问题,乃为孟子、荀子之人性善恶论发 展的基础。 人的德性自我修养学说—为儒家的人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系列思想的萌芽,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开始与道德、 礼教、修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目的是为了确立君权统治,甚至是为“君 权神授说”开道、铺路。    

三 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年 – 公元前 453 年)    

大体上,天人的关系已不是有意志、神格之神与人的关系;“天”开 始从超然的神格地位,下降到人生活的现实世界。这种贬天命、重人观的 转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则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天人合一观”。    

儒家所讲的“天”,乃是延续西周时期的“天”—具有道德、修养的 属性﹔换言之,儒家的“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道德、义理的合一。以 孟子为代表人物,他认为天人之间有两层关系:1、天是决定一切之不可抗 拒的力量,必须顺命地接受;2、天是仁、义、理、智、信等人之道德的本源, 是道德、威信最终的依据。 道家所讲的“天”,乃是指整个大自然及其一切自然的现象,并不具 有道德含义、属性﹔换言之,道家的“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 规律合一。以庄子为代表人物,他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天人合一”:“天 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四 自汉及其以后时期(公元前 453 年 – 现今)    

从汉至宋以来,因着社会制度的变迁、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原因,各时 期、各派别关于“天人合一”的具体内涵、定义,各有不同的诠释与解说, 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也比较复杂,就不予以细述。明清之际,“天人合一” 的思想逐渐式微、衰落。

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与现实

一 三重的“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是一个内涵极为广阔、定义极为混杂的辞汇。 就着“天人合一”而言,我们从中国历代传统的思想中,可以归纳出三重 的内涵与定义:

1 表征有神格、至高无上权柄的“天” 此乃“主宰之天”—在周代,至高之神的称谓由“帝”与“天”混用, 逐渐变为独用“天”。在周代钟鼎铭文中,频繁出现“天”字。“天”成 为创造生命、万物,并福佑人间的有位格的神,也就是神自己。如:“唯 天阴骘下民”,“天乃佑命成汤”,“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 好是懿德”等。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天的理解再没有高过这时期了。 “主宰之天”意指创造天地、宇宙、万有的创造者,也是高高在上、 供人膜拜、不可亲近的主宰者。人对主宰之天,是持着尊敬、畏惧、威摄、 敬拜、高不可攀之心;人之于主宰之天,就如蝼蚁之于巨人。

2 表征最高道德、义理的“天” 此乃“德义之天”—人借着对创造者、主宰者之属性、法则的揣摩与 臆测,制定一套最高的法理与道德规范,而称之为“天”,并不具有位格; 人对它也无敬拜之心意。由此可见,人对“天”的尊高神格逐渐式微,取 而代之的是无位格之死的仪文、规条、字句、道理。

3 表征大自然、物质的“天” 此乃“自然之天”—意指创造者所创造的宇宙、苍穹、天地,并其所 主宰自然界一切自然现象的总和。

二 “人”的四论述    

《易经》强调“天、地、人”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这说明 人的地位与天地并重。天有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在于 “生万物”;人有人之道,在于“成万物”。天之道曰阴阳,地之道曰柔刚, 人之道曰仁义。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人性的探讨则有四种论述:

1 性善论

此论述之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的孟子。在他所创建的儒家哲学唯心主 义理论体系中,他认为人与生具有“善端”的天赋,具有一种道德观念、 明辨是非的本能,这是人之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特征。如《孟子·告 子上》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又如《孟子·公孙丑章句》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 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 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的性善论作为儒家的正统思想,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以至宋代 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曰:“人之初,性本善。”

2 性恶论

此论述之代表人物是战国中后期的荀子。他认为人都有追求物质利益 的欲望,这是性中自有,这就构成了人的性恶,而后天教育可以令人由恶 变善。如《荀子·性恶篇》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 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 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 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 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的两个著名门生李斯、韩非,是性恶论的坚信者。尤其韩非,更 是强力主张用严刑峻法来安民治国。

3 无善无恶论

此论述之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的告子。他认为人之初始,人心是空如 白纸,根本不存在善与恶的问题;善与恶的心理观念和道德品质,都是后 天造成的,尤其是教育的因素。如在《孟子·告子上》中,告子曰:“性 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4 有善有恶论

此论述之代表人物是战国初期的世硕。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善”和“恶” 两种不同的天然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先天就有、与生俱来的,而要保持和 发扬这种先天的本性,则在于养。后天养之善性,则善性不断增长;养之 恶性,则恶性不断增长。 后世赞同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汉代的董仲舒、杨雄、王充与唐代的 韩愈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记载:“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 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 附注:其实这四种论述既不准确也不完善,固然人性是善中有恶、恶 中有善,似乎有善有恶论较为贴切,然而这只是二度空间、平面的思维与论述,其实人尚有第三度空间的讲究。关于这一点,请看下文分晓。

三 “天人合一”知易行难

“天人合一”乃是古人对造物主最高权威的渴望,也是人生最高的理 想境界;然而,我们从上述的三重“天”与“人”的四论述可以得知,历 代思想家臆想出人生理想意境可谓容易,若要真正实现出来谈何容易!确 实有其不能行的主、客观因素。譬如,人自身的善恶问题都解决不了,更 遑论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身陷善恶纠缠的人,就像匍匐地上的 爬物,如之何能登天呢?所谓“画饼充饥”容易,但得“充饥之饼”则难 如登天。 尽管各种礼教、行善、修行、禁欲、苦待己身、念经、拜佛等招数、 法宝纷纷出笼,为要叫人可以“登天”,以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甚 至人不断地贬抑、降低“天”(后人有将“天”定义为“气”者),也不 断地提升、吹捧“人”(宋朝思想家竟口出狂言:“人定胜天”),而凭 己意创立、定义各种“天人合一说”,以期拉近天、人之间的差距与鸿沟。 其实“天”在无垠的天际高处,如此浩瀚、广大、深奥,任凭人如何想方 设法从地往上“攀爬”,也总是难以够着;除非从“天”降下一个梯子, 人才有可能攀登上去。

叁 圣经中所启示的“神” 一 神向人启示祂自己    

提摩太后书三章十六至十七节说,“圣经都是神的呼出,对于教训、督责、 改正、在义上的教导,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备,为着各样的善工, 装备齐全。”圣经是神的呼出,也就是神的说话;圣经里的话就是神向人 启示的话。所以,圣经中的信仰,乃是出自神之启示的信仰,而非人所编造、 自创、杜撰的神与信仰。

兹列举如下: 创世记一章一节说,“起初神创造诸天与地。”以赛亚书四十四章 二十四节说,“……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造作万物的耶和华,是独自铺张诸天、 铺开大地的;(那时谁与我同在呢?)” 出埃及记三章十四节说,“神对摩西说,我是那我是……”神圣的名称“我 是”,指神是自有永有的,也是昔是、今是、以后永是的(启四 8);作为“我 是”,祂是包罗万有的,也是一切正面事物的实际。 以赛亚书四十五章五至七节说,“我是耶和华,再没有别神;除了我 以外没有神;……我是那形成光,又创造暗,造作平安,……我是那造作 这一切的耶和华。” 这两节经文给我们看见:一、人有灵,并且人的灵与天地 并列、与天地同重,使人高过一切造物;难怪古人云:“唯天地,万物父母; 唯人,万物之灵。”二、神用地上的尘土塑造人外面看得见的身体(科学 家研究人体的化学成分,其实是泥土的成分;而古谚云:入土为安),然 后神把祂的生命之气吹入人里面,就成了人的灵(所以,人的灵是接触神、 敬拜神、与神交流的器官),最后人的灵与人的体相结合,就产生了人的魂(就 是人的位格,由心思、情感、意志所组成,所以人有思考、明辨、爱、乐、 决择等本能)。换言之,人有灵、魂、体三部分,可谓之为三度空间。

3 有追求“永远”之渴望,以寻求神

传道书三章十一节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远安 置在世人心里。虽是这样,人并不能参透神从始至终的作为。”神按着自 己的形像创造人,并在人里面造了灵,使人能接受祂并盛装祂。此外,神 将“永远”(就是对永远之事的渴望)安置在人的心里,使人寻求神这位 永远者。因此,短暂的事物绝不能满足人;唯有永远的神,才能满足人内 心深处要有目的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人有寻求神、寻求人生目的、寻求 真理的渴望。

4 要吃“生命树”,借着“吃”,达到“神人合一” 创世记二章八至九节说,“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栽植了一个园子, 把所塑造的人安放在那里……园子当中有生命树,还有善恶知识树。” 十六至十七节说,“耶和华神吩咐那人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 随意吃,只是善恶知识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前面我们提到,神造人的目的是要人彰显祂的属性,也要人代表祂管理一切。 神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这几节圣经给了我们一个解答:就是人必须吃生 命树的果子。

吃生命树的果子,表征神要人以食物的方式来接受祂作生命;神要人 借着生机地吃祂,并新陈代谢地吸收祂,使祂的生命与性情能够构建到人 里面,就像人吃物质的食物一样,你所吃的就成为你身体成长与健康的营养。 这就是圣经中“神人合一”的路—借着用灵来“吃、喝、吸取”神而与神合一; 就如约翰福音六章五十六节所说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住在我里面, 我也住在他里面。”换言之,神造人的目的,就是要人借由吃“生命树” 而与祂合一。

二 人受诱骗而堕落

前面我们提到,神把人安放在伊甸园里,园子当中有生命树和善恶知 识树。然后神吩附人:“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善恶 知识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二 16 下~ 17) 吃生命树的果子,象征人接受神的生命作生命,叫人的生命更丰盛;吃善恶知识树的果子,象征人接受撒但死亡的毒素,结果就是死。这里的死, 不是指人肉身身体的死,而是指人的灵必定死,就是人的灵要失去功用, 叫人不能接触神、不能与神交流、不能与神合一,从此人与神隔绝、与神 无分无关。

这是悠关人生死存亡、非同小可的事,所以神给人一个禁令作警告。 遗憾的是,人没有听从神警告的禁令,却接受蛇(撒但化身)的试诱与提议, 吃了善恶知识树的果子,结果人的灵死了(弗二 1),与神的生命隔绝了(弗 四 18),而人的心思、情感、意志也因着撒但邪恶的意念、感觉和意愿的 注入,人的魂被污染、败坏了,罪、死、魔都进到人里面了(罗五 12)。 这是人第一次堕落的可怕结果。

结论:就着神的创造来说,人有神的形像,其本性乃是善的;就着人 的堕落来说,人有撒但的性情,其本性乃是恶的。人堕落、败坏的结果: 人的灵死了,人的心刚硬、心思充满虚妄、悟性变为昏暗、良心的感觉丧尽, 以致人的身体贪行种种的污秽、恶事(弗四 17 ~ 19);而神完整的救恩, 首先是重生人的灵,然后在人身上开始一个一生之久的变化过程,就是将 祂自己作为生命,逐渐从人的灵里扩展到人魂里的各部分,使人的心思、 情感、意志都与神成为一,并且赐生命给人必死的身体,使人的灵、魂、 体三部分都被神的生命充满并浸透,而完全与神合一,以达到神造人的目 的—彰显神并代表神。

伍 圣经中所启示达到“神人合一”之“天梯”

人堕落、败坏之后,神如何收拾残局,如何把人从堕落、败坏、罪和 死的光景里救出来、赎出来,好叫祂在人身上的初衷、目的与经纶—“神 人合一”,仍然能够实现、达成呢?

一 女人的后裔—神而人者

人堕落、败坏之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害怕见神的面,就躲藏起来; 神却来寻找、呼唤人,然后审判诱骗人触犯禁令的蛇,并且对蛇说,“女 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创三 15)。这就是神救恩的应许与预言。“女人 的后裔”要来解决人堕落、败坏的问题,要把人从堕落、败坏、罪和死的 光景里拯救出来,要达成神造人的目的;祂是神为堕落、败坏了的人所预 备的救主,要来伤蛇的头,并要把人带进“神人合一”的实现里。

人第一次堕落、败坏,是发生在距今六千多年前。到了公元前第八世 纪,神又向人重申救恩的应许与预言:以赛亚书七章十四节说,“……看哪, 必有童女怀孕生子,她要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换言之,“女人的后裔” 就是“童女怀孕生子”,而“以马内利”的意思是“神与我们同在”(太 一 23)。这再次给我们看见,神的心意和愿望就是要和人在一起,要与人合而为一。 然后到了公元第一世纪,神应验了祂的应许与预言:马太福音一章 十八至二十一节说,“耶稣基督的由来,乃是这样:……马利亚就被看出 怀了孕,就是她从圣灵所怀的,……给祂起名叫耶稣,因祂要亲自将祂的 百姓从他们的罪里救出来。”耶稣的出生与一般世人的出生完全不同:一 般世人是借由男人成孕,由女人所生;而耶稣是借由圣灵成孕,由童女所 生。因此,祂是神成为人,是神而人者。祂借着死败坏了掌死权的魔鬼(来 二 14),就完全应验了神对蛇的审判:“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 这里给我们看见,从人第一次堕落到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前后历经 四千多年,然而神记载在圣经里的话和祂的计划、旨意,自始至终都是一 致的。

|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