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从李敖先生的去世说起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从李敖先生的去世说起

小时候,喜欢激烈的文字,尖锐的思维。九〇年代的时候读到了《笼中的肖斯塔科维奇》,觉得人生真的在枷锁和牢笼里。这种囚徒的同感在许多人的文字里得到印证,其中青年李敖,就是之一。在中国大陆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我总觉得那样一个反抗者,会是我人生的同道。
 
在他之前,我不知道在《春秋》所记的240年中,鲁国的皇帝,四个在国内被杀,一个被赶跑,一个在国外被杀,这样六件重大的事,孔夫子没有写。李敖很愤怒。
 
他说,琼瑶很虚伪,他很愤怒。
 
他说,金庸很伪善,他很愤怒。
 
他说,蒋总统以帮会以科技以政治祸害中国,他很愤怒。
 
他调侃前妻虚荣,很愤怒。
 
他见到江南被害,很愤怒。
 
后来他被捕去了美丽岛,很愤怒。出来受到英雄一样的欢迎,仍然很愤怒。
 
有一年,我上了高中,忽然发现,我的情绪和他一样。一位挚友推心置腹地劝告我,为什么总是批评呢?我和他一样愤怒。
 
于是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这样愤怒的价值观。我将常常翻看的十几本李敖文集放进了书架高处,不再阅读。直觉里,我渐渐明白,我和他不是同道。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巨大的弱点,我可以爱抽象的祖国,爱一种崇高的理想,可是我连一个具体的人也爱不了。
 
一转眼,离开阅读李敖20多年了,他从书里的愤怒青年,成为一个垂垂老者。今年,他过世了。他有许多的理想,从未实现。有许多的情人,却无爱人。很多崇拜者,却无朋友。很多的风光,却无安息。一直到人生的最后,他仍活在紧张和争战之中,他的话中没有宽容,没有恩典。胡适喜爱他,钱穆器重他,殷海光也扶持他。可是他对恩师们的评价中只有刻薄。
 
而我呢,从一个愤青和文青成为了一个基督徒。对人基础的认知出现了根本的变化。我明白不仅敌人是罪人,朋友们也是罪人。其次不仅爱朋友,也爱仇敌。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个李敖从未遇到的境地,就是爱。我们的称赞不是为了恭维,是因为爱。我们的批评也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爱。
 
李敖有首小诗,说“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他的前妻说他是个懦弱和自私的人,只有一点点的爱。其实李敖还是高估了自己,他连一点点的爱都没有。
 
这是一个悲伤的人生,成为许多人口中的大师,备极哀荣地去世,却没有一个真正进入他生活的人爱着他。我盼望,或许我们的人生结束时没有那么多人崇敬,却被许多人真实地记念着。
 
爱着那么多,不是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