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盼而未得的

杨绛盼而未得的

杨绛去世了,一段105年,尝尽酸甜苦辣的传奇人生,结束了。优渥的家庭背景、美满的婚姻、可羡慕的留学生涯、一生不改对写作和文学的热爱、身不由己的批斗、送走挚爱和骨肉分离的凄凉。看似是饱满的一生,伴着一个完满的句号,却更像是在《我们仨》里的三部曲,“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在故人、故事的追忆中,杨绛在《我们仨》里刻画着她晚年的思想,“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这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从爱女和爱人的相继离开中,这位老人感到了人生即是如此。长命百岁,尝遍人生,这看似人生的至极,而结局却总不像“一生”那样的完美。

 

什么样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的生命,或繁花似锦,或寂寞无闻,结局如出一辙,就是死,就是没有永远。然而世世代代,永恒却是每个人的心中所望,人的深处似乎有一个空缺是预备来盛装永远的。经历了世间百态,杨绛仍感叹那不是永远。一个世纪的人生不够?当她失去挚爱时,那个“永远”的期盼就已经有了残缺。人生命来维持的“永远”,是那么的脆弱和不可把握。

 

然而永远真的存在,神将永远安置在世人心里(传道书3:11),并祂自己来作那个空缺的内容,就是耶稣里永远的生命。这是永远的、非受造的、不可朽坏的、超越一切的生命;祂是死过,却胜过了死亡和阴间,如今活着,直活到永远永远远的生命。当人相信、接受耶稣时,这永远的生命就来充满人永远的空缺,在人里面活着;人的肉身日子短暂,却能尝到永远的滋味,经历祂应许的话:叫一切信入的都得永远的生命(约翰3:15)。

 

但若没有接受祂,不管人在地年日多久、多辉煌,在暮年时都会像世纪老人杨绛一样感慨,“人间没有永远”

 

追想杨绛的一生,精彩又平实。看透了,才会说出“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却也感叹没有单纯的快乐。人们纷纷为老人送行,纪念她传奇的一生和贡献,竭力地使这个生命看似完美。然而在人的生命里,我们倾其所能,我们,却不过如此。我们只是瓦器,靠自己,再修修补补,仍然是易碎的器皿。何不将宝贵的放进来,使我们变得有价值。就是拣选那永远的生命,接主耶稣进来,我们就有这宝贝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超越的能力,是属于神,不是出于我们(哥林多后书4:7),这能力在我们里面胜过一切的世态炎凉,我们也会看透人生,但无需感叹、也不消极。照着这永远的生命活着,人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价值,因为从那生命所活出的爱、喜乐、和平、恒忍、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拉太书5:22),是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