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其他宗教文化经典:如《论语》、《道德经》、《可兰经》、《佛经》有何不同?

圣经与其他宗教文化经典:如《论语》、《道德经》、《可兰经》、《佛经》有何不同?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道家、佛教,虽然有各自发展的历史,却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交错,互相影响。三者都想要通过外在的行为来改善自己,达到完满的境地,虽然对完满境地的定义,各有表述,但是其目标都是为了拯救自己和拯救别人。我们看见,三者有很多著作,都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思想、文学、道德等各方面,或多或少已经打上了他们的烙印。但是,这三者都没有解决源头的问题。那源头是什么呢?罪。就是因为人知道自己罪孽缠身,才要改良并修行。佛家所说的孽障,就是罪,并不是行出来的才是罪,而是人本身就是罪。正如圣经所说,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这些恶,古时就有,今日亦然,并不因物质文明昌盛而消失。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道德经》的思想体系:“自然” 、“无为” 和“道” 。
 
 
  《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中的契经。广义的佛经总称“三藏”,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佛教中讲究修行,就是一个找错误的过程,完善自己,再用自己的力量改善世人。修行就是出离轮回,解脱诸苦而成圣,直至成佛。佛教的修行,从某一方面来说,是好的,因它寻求人的内心中智慧和善的那一部分,盼望通过修行,达到这种境地。因为它认识到人本身的不足与本身是有罪的,靠人没有办法胜过,只有通过修行来达到。但修行还是在靠人的本身与外面的规条或法规来维持,帮助人来达到目标。修行是修正行为,却没有根除源头。
 
  一个人虽有天性,却没有善的生命,行善就非常受限制。圣经说,“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人虽不想行恶,跑到深山老林去修炼,以为离开了罪,殊不知,罪就在人里面,甩也甩不掉。而神是生命,祂不只是生命,更要做我们的喜乐与满足。像开头所说的,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寻求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智慧,这些在哪?不是在修行上,因为佛家讲四大皆空,连修行本身都是空的。既是空的,又何来的盼望,又何来可寻求的?唯有我们这位神,才是又真又实的。只要你愿意,开口呼喊祂的名,祂就在你的口里面,马上就来到你的心里面,成为你的满足与喜乐。
 
 
  再来看《古兰经》,或称《可兰经》,它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宇宙中只有一位神,是真主阿拉对先知穆罕默德 启示的语言。在赦罪方面,古兰经说,我们若是诚意悔罪,就“或许”得赦免。但是,如果一个人存心懊悔,未经审判,罪就得赦免的话,这样的神是否公义呢?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替我们每一个人成就了神公义的要求。神对我们的审判都在祂的身上,借着信入祂,我们与祂成为一,祂的宝血使我们的罪得赦免,洗清了我们的罪,这就是神的义。借着信,我们被称义,得以与神和好,能在地位上被圣别,成为神的儿女。圣经说,公义和公平,是神宝座的根基,我们信的神是公义的神。
 
 
  总之,《论语》、《道德经》、《可兰经》、《佛经》的作者都只是人,因为没有一本清楚地说出其作者乃是神。圣经的作者外面看是人写的,但是实际上是神的呼出(提后三16),是神所默示的。只有圣经说,“预言从来没有发自人的意思,乃是人被圣灵推动,从神说出来的。”(彼后一21)从性质上来说,其它四部著作都是在知识道理的层面上阐述人的观点;但圣经里的话是神的呼出,是灵是生命,带着生命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