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求你,耶稣基督 — 基督徒巴赫的小传

我呼求你,耶稣基督 — 基督徒巴赫的小传

音乐是赞颂神的和谐声音,赞颂神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巴赫

被遗忘的人

时值十九世纪前叶,这些年中,德国人几乎未曾知道一百多年前的魏玛公国曾有位音乐家叫巴赫,是敬虔人,才华横溢,一生满了对神的敬畏。偶然的记载里这样描述巴赫,“巴赫,教堂管风琴演奏家”,和世代中许多人一样,这个看似平凡的信徒,在死后100 多年,已经湮没在人海里。

一八二〇年的一天,年轻的音乐剧作家门德尔松在莱比锡的肉铺中,接过肉铺老板用纸包好的肉,包肉的纸是发黄的乐谱,一行字映入眼帘:“Jesu Juva ”,意为“耶稣,帮助我”。门德尔松仔细读了谱子的内容,惊异莫名,于是跑回肉店,买下了全部包装纸,这就是遗失的《马太受难曲》(注:指根据圣经《马太福音》谱写的基督受难曲)总谱。在巴赫的《基督受难四部曲》中,《马太受难曲》因着神的主宰,成为唯一被完整保留的曲目。(注:《约翰受难曲》据称已经找到,但真伪仍待鉴别)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这样描述一八四三年《马太受难曲》在德国柏林上演时的情景:“每个人都在用眼睛追寻歌本上的词句,大厅里鸦雀无声,既没有表示赞赏,也没有指责的声音,更没有鼓掌喝彩。人们仿佛不仅仅是在听音乐,而是在倾听圣言,参加一次敬拜。”

就这样,这位生前寂寞,身后寥落的无名基督徒巴赫,忽然间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宗师级作曲家。巴赫得以复苏,人们成立了巴赫学会,搜寻、整理并研究巴赫作品,至今,经研究发现的巴赫作品有一千多部,但仍有大量手稿没有找到。在巴赫身后发生过多次战争与动乱,因此要想找到他的全部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信徒巴赫

“凡有敬虔音乐的地方,总有慈爱的神显现。”是巴赫在他的圣经《历代志下》五章写的批注。他的一生可说充分享受了神同在的喜乐。这位勤奋的信徒,一生服事聚会,其职业是管风琴手,大致相当于今日聚会中钢琴服事者。但没有人真的知道,这位弟兄,与神有何等亲密的关系。

巴赫有惊人的恩赐,一生著作无数,然而,几乎所有的巴赫手稿最前面都写着拉丁文简写“J. J.” ,意即“耶稣,帮助我”。一旦完成了一段创作,巴赫则在后面写上拉丁文缩写“S.D.G.”即“Soli Deo Gloria”,意思是“只为神的荣耀”。他非常肯定神总是与他同在,引导他的服事。在他的《小小风琴教本》上,他写道:“愿一切为人所写作的,将赞美独归真神”;在他的《小小键盘教本》上,写着拉丁文大写简字“I.N.J”即“In Nomine Jesu”,意思是“在主耶稣的名里”。

然后,巴赫将这些后世称为杰作的作品,塞进自己的书橱。“只为神的荣耀”,不仅写在每一个曲谱的末了,更是巴赫的生活。他从不流连于神所给的恩赐中,相反的,每一次弹奏,每一次音乐的服事,每一首新的乐曲,新的诗歌,都成为巴赫对神新鲜的享受。他告诉学生,如不把才华献给基督,决不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根据他的说法, 他的音乐就是敬拜。

巴赫之死

巴赫最后的二十年居住在莱比锡,担任学校的音乐老师并在教堂服事基督徒的聚会。这个时期,神赐给他平静安宁的生活,使他得以每周领受新的音乐。当他阅读圣经,那些经文自动跳脱成为诗歌。那段时间,超过500 首经文诗歌,受难曲 ,康塔塔(注:Cantata,当时一种以经文独白,和真理宣告为表现形式的音乐,后用于歌剧的独白或咏叹调中)喷薄而出,也成为后世信徒宝贵的财富。

一七五〇年,巴赫去世。他的去世,在当世的影响不过是一个学校失去了音乐学监,四个教堂失去了风琴服事者。很少有人意识到,他的离世与主同在,乃是主得到一个成熟的果子。也少有人意识到,100 多年后,巴赫将被人竖立成为“德国音乐之父”。

弟兄姊妹们整理老人的橱柜,除了发现1000 多首从未发表过的乐谱,还发现了近100 本属灵书籍,其中包括他写满了心得的圣经和马丁路德全集。巴赫本人,将信徒的地位,放在音乐家之前。他的一生满了音乐,而音乐是为了神。

生命或是恩赐,对巴赫的缅怀

今日巴赫已经被贴上许多标签,被称为“教堂音乐之父”,“宫廷音乐之父”,“巴洛克音乐之父”。成为古典音乐教科书中必不可少的一段,也成为众人所羡慕的音乐巨匠。

许多演奏家,编曲家,出于莫名的好感,将自己最重要的音乐位置留给巴赫。加拿大钢琴演奏家古尔德人生的最后一场演奏就选择巴赫作为弹奏的对象。的确,就音乐而言,巴赫的精准超过了人的极限。今天人用电脑分析他的《马太受难曲》、《B 小调弥撒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发现没有一个和音是错失的,没有一个对位是有一点偏差的。这不仅是神给他一个特别的头脑,作曲严谨,无懈可击。其更根本的原因是,这些音乐乃是为了敬拜神,赞美主而做。作者将作品的主权交给了神,因而神为此负一切的责任。

然而,巴赫因其天才的创作,使许多爱乐者仅仅关注那些创作者,却忘记关注“作者的作者”—神。少数有不同悟性的基督徒音乐家则敏锐地意识到神是一切的创造者。海顿,这位巴赫的喜爱者,基督身体的肢体,学习巴赫敬虔的榜样,他每篇乐谱的手稿,开首都以“在主的名里”为题注,稿末写上“赞美主”或“神独得一切荣耀”。一次,当他与艺术家们在聚在一处,谈话中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在经过伤神耗力的工作后,如何尽快地恢复身心的活力?”不同的艺术家就着自己的创作经验各抒己见,他却说:“当我工作疲乏,心灵困倦时,就走进里面祷告,这对我来说是最有效的治疗。”

巴赫,及其信仰及恩赐的同路人,有一个力量的泉源—耶稣基督。当我们为天赋恩赐自喜时,巴赫、海顿这样的见证人,就以其一生的经历,宣告了我们恩赐的来源。若人不领会这力量的源头,挥霍恩赐,其结果是悲惨的。美国摇滚公会统计70 年代摇滚乐当红歌手的平均寿命,只有32岁,当我们例举柯特·科本、吉姆·莫里森、弗雷德·莫库里、伊安·柯蒂斯这些显赫一时的明星,同样是有天赋的音乐人,可是他们的寿命之短,令人恐惧。

这就宣告,音乐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魂的快乐,其力量的来源也绝非天然的恩赐。诚如巴赫所说,“赞颂神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神赐下音乐,作为我们颂赞祂的途径。在这颂赞的过程里,无论我们创作,演奏,还是某种表达,都是由神发起,由神负责,也由神完成。最终,愿荣耀归给神,直到永远。